字节跳动反内卷?员工的心还没反应过来!管理的尽头不是表格、评级和流程,而是信任
创始人
2025-08-05 14:12:15

这两天,字节跳动的员工朋友圈格外热闹,不是因为发了年终奖,也不是因为老板突然放假,而是因为公司居然破天荒在年中搞了一场All Hands全员大会。你要知道,按照字节过去的“高冷风格”,这种大会一般一年一次,还得赶年初搞气势,这次却突然在夏天办了,连TikTok的周受资都“亲自下场”。这就像你爸平时从不查你作业,突然有天一脸凝重叫你全家开家庭会议,肯定有事。

字节高层这回是真的急了。他们意识到,锅盖再压也压不住员工心里的“压力锅”了。焦虑太重、流言太多、员工走得太快,哪怕嘴上说“我们OK”,但身体已经诚实地告诉大家“不OK”。

这场大会的关键词,两个字:绩效。

字节的绩效系统,那真是互联网圈的“名门望族”。从F到O,八个字母等级,每一个字母背后,都是一群人的酸甜苦辣。别说普通员工,连中层也能被这套体系“折磨得一宿一宿睡不着”。

从2022年开始,字节大刀阔斧搞“去肥增瘦”,听起来像在健身,实际上是优化裁员、缩团队、降成本。有员工吐槽得很直白:“绩效在字节,不是用来鼓励你的,是用来送你走的。”

于是就有了各种“字节黑话”满天飞——“人均在职7个月”“字节和心脏只能一个跳动”“在字节待一年,感觉活了三年”……你听着像段子,其实是无数人的亲身体验。这些话能火,是因为大家都感同身受。钱是多,可生活也真是“硬着过”。

所以这次会议一上来,高层第一件事就是“辟谣”。公司高管表示:我们员工平均在职时间是3.0年,离职员工也有2.6年,不存在“人均7个月”这么吓人的说法。

这意思很明确:我们不是压榨机器,我们不短命。

可问题来了,这数据虽说不短,可你搁在一个人均二十多岁、最能拼的互联网公司里,也不算长啊。你还是“超级平台”,你薪资开得高,资源给得足,那为什么还是留不住人?

答案不复杂——大家不是不来字节,而是不敢安心留下来。

以前,字节靠“给得多”“涨得快”吸引人,现在行情冷了,公司节奏没慢,内卷却更猛了。员工感受到的,不是“机会”,而是“压强”。哪怕你年薪百万,如果随时可能被“劝离”,那心也安不下来。

这次所谓的绩效改革,看上去是挺暖心的。比如说,不再把M-当作“差评预警”,甚至连续两个M-也不一定要走人;晋升也更灵活了,从原来必须连续两个M+才有提名资格,到现在一个M+就能试试看;奖金也涨了,调薪范围扩大了;而且更重要的是,M这个等级被重新定义为“持续符合预期”,不是那种“你不够优秀”的默认值了。

听起来很合理吧?感觉公司好像突然变温柔了?但你真要去员工群、内网逛一圈,发现画风是这样的:

“说得好听,谁敢真拿两个M-试试?”

“以前M+卡着不给,现在说一个M+就能提名,是不是为了名额不批你?”

“绩效改革是灵活了,但我们听着更慌了,这种‘灵活’,在字节翻译过来就是——你看老板心情。”

说到底,员工们不是不想相信公司,而是一次次的“口头温柔”之后,等来的还是一纸“优化通知”。你今天说M-不是淘汰信号,结果一换主管,M-就成了“信号弹”。你说鼓励晋升,结果评估会上,领导默默把M+的申请按下来了。

这就像你去饭店,菜单上写着“今日特惠”,结果服务员跟你说:“今天没这个。”你信不信第二次你还点?

大家的信任早被一次次“灵活性操作”磨没了。

有员工说得很透:“字节变温柔了?不是,是刀子变钝了。以前是快刀斩乱麻,现在是慢慢磨,结果一样是削。”

笑归笑,话糙理不糙。核心问题不在于绩效规则是“M+几次能提名”,而在于字节这个系统底层写死了几个字:高压、淘汰、能上不能躺。

你再怎么说“M不是差评”,只要还有人规定“必须打出多少比例的M-和I”,那大家就还是会心里发毛。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因为知道:“我努力也可能没用。”

你再怎么说“晋升机制更宽松”,但只要职级名额还是僧多粥少,依然会有好员工在“等待机会”中被磨光了热情。

而且,公司也承认了:有些团队压根不培养人,领导只看数字、看排名、看谁做得快做得多。你绩效再公平,也难救团队的“冷血氛围”。

字节想从“人力成本”转型到“人力资本”,这个方向是对的。就是要从“人是用完就丢的螺丝钉”,转成“人是能增值的资产”。但光说不练没用,这事不是靠一场会、一封信能解决的,而是要慢慢“种树”。

你要让员工知道:不是你干得最好才配活下来,而是你正常发挥、稳定表现,也有价值,也值得被长期信任。

一句话总结:员工需要的,不是“每天都要表现得像超人”,而是“哪怕普通,也能被看见”。

现在的字节,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靠人海战术、爆款产品一路打天下的新贵了,而是个要稳扎稳打、组织协同的大公司。问题也随之而来:大厂最怕的,不是没人来,而是来了以后“来不及长大”,就“被自然淘汰”了。

员工不是求“养生”,而是求“安全感”。真正的反内卷,不是喊“我们开始不卷啦”,而是让员工从心里敢松口气,知道只要好好干,就不会被突然拎走。

说得更直接点,真正的“人性化管理”,不是“你不怕裁员”,而是“你不用天天担心自己被盯上”。

总结一句金句送给字节:管理的尽头不是表格、评级和流程,而是信任。

你把人当人才,人自然愿意跟你走远;你把人当KPI机器,最后只剩表格好看,人早就走光了。

希望字节这次改革,不止是绩效表格上的修修补补,而是真的动起了用人理念的“大手术”。让人能留下来,不是因为没地去,而是因为愿意留下来。

这才是一个大厂,真正成熟的样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幸福地做老...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幸福地做老师》  近段时间,读了荆志强老师的读《幸福地做老师》一书,颇有收获,幼儿...
初一暑假英语日记 初一暑假英语日记大全  一天就要结束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获的',立即行动起来写一篇日记吧。日记怎么...
我家的乌龟观察日记 我家的乌龟观察日记  20xx年1月11日星期日 小雨  我家有一只大乌龟,听妈妈说它今年六十九岁了...
开学了的日记300字 开学了的日记300字  开学了,我万分激动,恨不得马上冲进学校,小编收集了开学了的日记300字,欢迎...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精选20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