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北京市服务性消费在信息、交通、文化娱乐领域带动下增长4.7%,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4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58.9%,比2024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国际经验显示,随着人均GDP跨越1万美元大关,服务消费将呈现加速升级趋势,北京市人均GDP已突破3.2万美元,服务消费进入快车道。
今年以来,北京市积极发力文旅体、入境游、数智消费等服务消费领域,适时出台《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持续优化消费体验,推出中轴线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线路,培育“双奥100”精品赛事体系,持续优化入境服务,积极打造沉浸式AI市集、数字艺术街区等新业态,为服务消费注入新动能。
01
热度升温+品质升级+亮点纷呈,文旅体消费“热辣滚烫”
上半年,北京市文旅体消费市场热度升温、品质升级、亮点纷呈,持续迸发新活力。
节日消费“热力值”飙升。上半年的春节、清明、五一、端午四个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超过5000万人次、达到5330万人次,总花费超过700亿元、达到717亿元,游客量和旅游总花费实现双增长,如“五一”假期,全市接待游客总量1790.8万人次,同比增长5.6%,实现旅游总花费209.8亿元,同比增长6.9%;端午、五一假期在多个国内游最热城市榜单中排名第一。
演艺市场“井喷”增长。票根经济、旅拍经济等体验式消费场景蓬勃涌现,国际电影节、大型展览、演唱会等文旅服务供给持续上新,昌平音乐节、延庆草莓音乐节带动超1.2亿元综合收入,世界女排联赛等大型体育赛事激发“赛事主场”新体验。上半年,北京市已举办各类大型活动1158场次,累计接待观众986.9万人次,比2024年同期场次数上升19.5%,观众数上升15.6%。
特色IP点燃文旅消费新热潮。“双奥遗产”、首发经济、国潮IP非遗体验等差异化文旅场景持续升级,40余家博物馆取消了闭馆日,“烟火气”与“艺术范”交相辉映,不断激活“留量”密码。
上半年文旅体消费多点开花有两大因素推动: 一是业态创新,“国潮+科技”的业态融合,切中Z世代文化消费升级需求,错峰需求催生夜间文旅消费新场景,推动票根经济、旅拍经济等体验式消费崛起; 二是政策助力,消费券发放、延时开放等措施直接刺激需求增长,平台经济加速服务线上化。
02
政策红利+消费升级+对外传播,入境游动能强劲
上半年,北京市接待外国游客246.7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35.5%,增速领跑全国,主要得益于俄罗斯、意大利等新兴客源市场的强劲表现,其中俄罗斯游客量较2019年同期激增近4倍,东南亚国家游客也实现翻倍增长。
入境游火热复苏的背后是政策、消费和传播的多重驱动。“北京中轴线”系列视频在外网获得上亿播放量,扩大了北京的国际影响力,免签政策、即买即退、移动支付“来京三宝”吸引越来越多外国人来京旅行和消费。上半年,免签入境北京的外国游客超8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境外银行卡刷卡乘地铁、支付宝“碰一下”在京即买即退等措施的落地,进一步提升了购物体验和消费意愿,来京外国游客单人次消费达到1300美元,较去年同期上涨约5%。
03
数字艺术+AI上新换新,数智赋能“引立潮头”
上半年,伴随着“AI+行动”政策的实施落地,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逐步显效,全市教育文化娱乐等人工智能+先行领域消费同比增长17.5%, “数字艺术+AI赋能”两力并举形成了城市消费新动能。
数字艺术成为消费新宠。2月,可灵AI“快来惹毛我”创意特效将北京故宫角楼、天坛祈年殿等标志性建筑化身毛绒玩具,让传统文化地标焕发亲和力。3月,2025亚洲数字艺术展成功举办,展示了艺术家与AI共创的30余件作品,6月,“硅基:新造物主”等大型数字艺术群展在798艺术区相继推出,吸引了数万年轻观众,使文生图、文生视频等AI新应用进一步“出圈”,付费使用量也进一步攀升。
04
向新、向智、向好,下半年服务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展望下半年,北京服务消费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速,持续维持向新、向智、向好的态势。
在文旅体上,有望延续上半年增长态势。有诸多有利因素,一是暑期、国庆黄金周等传统旅游旺季到来,2024年暑期所在的三季度游客总量达到2.8亿人次、占到全年的77%,国庆假期游客总量占到全年的6%左右,两个大头势必引领北京市旅游量质提升;二是中轴线、环球影城、三条文化带等主题IP将持续释放吸引力,大型商演、演艺新空间等业态将带动新一轮消费热潮;三是“双奥100”精品赛事体系持续培育,博物馆延时开放等惠民措施的常态化实施,也将持续提升文旅体验,助力消费潜力释放。
在入境游上,预计将持续升温。俄罗斯等主力市场继续巩固、越南等东南亚新兴市场加速培育、传统客源地持续恢复,叠加数字人民币支付场景的全面落地、文化IP沉浸式体验的深度开发和即时退税等政策的持续优化,北京市入境旅游市场有望延续火热态势。
在智能消费上,有可能会出现爆品。伴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持续火爆和服务性产品的加速落地,智能体服务、AI+养老、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预计能够带动一波消费新浪潮,可能会出现1-2个智能消费爆品。
作者:北京市社会发展研究院(北京市发展改革政策研究中心)产业发展研究所
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