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 7 月 25 日报道,韩国正加速推进半导体制造设备国产化,LG 电子已于 7 月宣布进军在尖端半导体生产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领域,设备巨头韩美半导体也计划于 2026 年启用新工厂。而这一行动,与多年来韩国试图摆脱对日本半导体材料依赖紧密相关。
贸易(资料图)
回溯至 2019 年,日本政府宣布对出口韩国的三种半导体产业原材料加强管制,这一举措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韩国半导体产业中掀起惊涛骇浪。彼时,韩国半导体产业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2019 年第一季度,韩国半导体出口额达 231.99 亿美元,即便同比有所下滑,仍占总出口额的 17.5%,在其国内各出口产业中独占鳌头,约为排名第二的机械产业出口占比的近两倍 。三星、SK 海力士等企业更是全球半导体存储领域的佼佼者。
然而,繁荣背后,韩国半导体产业对进口材料存在着极高的依赖。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推断,韩国半导体原材料国产率仅为 50.3% 。在日本限制出口的高纯度氟化氢和聚酰亚胺方面,1 至 5 月韩企对这两种材料的进口中,日本产品占比分别高达 43.9% 和 93.7% 。韩国媒体报道显示,若这三种关键材料无法进口,韩国半导体巨头的库存仅能维持三四个月。这场来自日本的 “制裁风暴”,无情地暴露了韩国半导体产业在原材料供应上的脆弱 “命门”。
贸易(资料图)
面对日本的管制措施,韩国毅然踏上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的艰辛征程。在半导体材料的多个细分领域,国产化进程呈现出不同态势。在高纯度氟化氢方面,2025 年 1 月 3 日,韩国公司 Soul Brain 宣布研发成功高纯度氟化氢,杂质减少到万亿分之一。该公司还计划扩建工厂,其产品预计能满足韩国 80 - 90% 的需求 。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韩国政府及三星等企业的大力支持,此前三星等公司就加大了对韩国本土相关厂商的扶植力度。
在光刻胶领域,尤其是高端 EUV 光刻胶,日本企业曾长期占据全球 90% 以上的市场份额 。这是半导体生产中极为关键的材料,其技术门槛极高,每款光刻胶几乎都是为特定芯片生产量身定制。日本的管制措施一度使韩国半导体企业陷入困境,三星和 SK 海力士等企业的工程师们为寻找替代方案绞尽脑汁。不过,韩国并未因此而退缩。美国杜邦公司 2025 年 1 月 9 日宣布将在韩国建厂生产 EUV 光刻胶,预计投资 325 亿韩元 。与此同时,韩国本土企业也在积极投入研发,努力提升光刻胶的国产化水平。
极紫外(EUV)空白掩模版方面,三星电子推进供应链国产化战略,韩国掩模制造商 S&S Tech 的 EUV 空白掩模版已进入最终验证阶段。若通过质量评估,这将是韩国企业在先进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目前三星 EUV 掩模版 90% 采购自日本豪雅,2025 年日本地震导致的交货延迟,进一步促使三星加速寻求本土替代 。
贸易(资料图)
为推动半导体材料国产化,韩国政府与企业纷纷行动起来。韩国政府自 2020 年起,每年拨出约 1 万亿韩元预算用于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研发 。政府积极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本土企业投入半导体材料的研发与生产,从资金支持到政策优惠,全方位为国产化进程保驾护航。
企业层面,三星等半导体巨头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一方面,加大对国内材料供应商的支持力度,从资金注入到技术合作,帮助本土供应商提升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参与技术研发合作项目,与高校、科研机构携手,共同攻克半导体材料领域的技术难题。例如,SK 海力士与韩国本土的半导体薄膜沉积(成膜)、清洗设备制造商开展合作,韩美半导体也拥有与 HBM 制造相关的 120 项专利 。
韩国在半导体材料国产化进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技术研发层面,尽管在部分材料领域取得进展,但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上,与日本等先进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光刻胶的研发,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专利壁垒也是一大阻碍,日本等国在半导体材料领域拥有大量专利,韩国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专利侵权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技术创新的速度和空间。
市场层面,长期以来,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已形成相对稳定的供应格局,日本、美国等国家的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韩国本土材料企业在市场拓展方面面临较大压力,需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提升市场份额,赢得客户的信任。
从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韩国半导体材料国产化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且未来前景值得期待。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产能的逐步提升,韩国有望在更多半导体材料领域实现自给自足,降低对进口的依赖。这不仅将增强韩国半导体产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将提升其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韩国半导体材料加速国产化,是其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格局中寻求突破与稳定发展的关键举措。在这一过程中,韩国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力量的协同合作至关重要。尽管挑战重重,但韩国在半导体材料国产化道路上的坚定决心与积极行动,无疑为全球半导体产业供应链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