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消费者,你遇见过“算法定价”“大数据杀熟”吗?作为经营者,你遇见过同行除了在商品上,还在服务上也搞“低价倾销”吗?
以后,会有更具针对性的法律条款,来管一管这些行为了。
在工作和生活里,我们每天都会与“价格”打交道。价格,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要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从1998年开始实施,在引导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物价合理运行、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年来,价格改革一直没有停步。一些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好做法,需要上升为法律制度。一些价格运行中新出现的问题,需要明确制度规则。比如近年来,互联网日益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如阳光、空气、水一样,日用而不觉。依法约束平台经济中的一些不规范价格行为,是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之需,也正是广大网友之盼。
7月9日,消费者在山东省枣庄市一家超市选购调味品。新华社发(孙中喆 摄)
修订价格法,在2023年被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近日,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事关中国经济活力与秩序、事关你我他的大事。
此次修订,内容不少。我们来看其中两个关键处:
一是提出政府定价可由“定水平”转为“定机制”。今天,我国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形成。修正草案提出,“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水平,可以通过制定作价办法、规则等定价机制确定”。这意味着,政府可从制定具体价格水平转为制定定价机制。草案同时还将成本监审制度上升为法律规定,这有助于提高政府定价行为的科学性。
定价方式更加多样化,这符合大众与市场所盼。在很多领域,一个定价机制,比一个直接确定的价格,更能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变化。
二是完善对不正当价格行为的监管制度。现行价格法针对低价倾销、哄抬价格、价格串通、价格歧视等不正当价格行为,已有诸多规定。此次修订进一步作出完善,比如将低价倾销的适用范围从商品扩展至服务,适用主体从交易中的卖方扩展至制定定价规则的第三方,这将为加强低价倾销执法、整治“内卷式”竞争提供法律支撑。
还有一条引人关注:草案增加了“经营者不得利用数据和算法、技术以及规则等从事前款规定的不正当价格行为”。显然,这是为了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发生的重要变化,也积极回应了各界的呼声。
7月6日,浙江省金华市金华之光文化广场科技馆内,小朋友与智能机器狗互动。新华社发(时宽兵 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里有一句话,很关键,也很生动——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市场经济,尊重市场的作用,但也不是“一放了之”。正常的价格波动,体现着市场自身调节机制在发挥作用。但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市场失灵可能导致价格异常波动,破坏公平与秩序,有损生产者、消费者利益。因此,对市场价格的监管,必须不断完善。
看此次价格法修订,不妨从这三个维度:
——看凝聚最大共识
这次价格法修订,是在保持现行法律框架总体稳定前提下,以修正案形式推进修法。这体现了稳中求进,有助于凝聚全社会最大共识。
——看改革与法治相统一
一方面,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另一方面,要及时将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改革与法治,价格改革的推动与价格法的完善实施,恰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看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
高水平的价格治理机制,有三个要点:市场有效、调控有度、监管科学。“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配合好,才能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修订价格法,是事关千行百业的“国事”,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家事”。既“放得活”又“管得住”——为此还要不懈努力。
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