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债面临崩溃的风险,特朗普政府的应对策略引发了广泛关注。此前,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曾强烈表示,美国不会让美债违约,称“我们接近警戒线,但绝对不会撞上那道墙”,他坚称美债违约是绝不可能发生的。面对如此巨大的国债,美国政府采取了三种主要的应对措施:加征关税、向民众募款以及通过成立“政府效率部”来削减政府开支。
首先,加征关税的做法不难理解。特朗普上台后发起了全球贸易战,而在今年四月,他更是推出了“对等关税”政策,将贸易战推向了高潮。从表面上看,这一政策似乎取得了一些成果,确实增加了美国财政收入。根据美国财政部发布的数据,今年六月,美国的财政盈余超过了27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1%,并且财政盈余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这一数字也标志着自2017年以来,美国政府在6月实现了财政盈余。但若从深层次看,这一政策的真正影响其实有限。虽然看似增加了财政收入,但加征关税的最终成本是由美国消费者和进口商承担的。实际上,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本质上是在向美国国内的消费者和投资者征税,这种做法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美国的财政状况。因此,依靠关税来减少美国财政赤字几乎是不现实的,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任何可能性。
其次,特朗普政府向民众“乞讨”偿还国债这一做法在美国媒体的曝光下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报道,早在1996年,美国政府就启动了一个名为“用捐款偿还美国国债”的项目,允许民众通过捐款帮助政府偿还高额债务。尽管这一项目一直没有受到太多关注,但随着美国国债规模的不断攀升,已经超过了36.72万亿美元,政府无奈之下决定公开这一项目,并向民众呼吁捐款。特朗普的忠实支持者也积极宣传这一做法,鼓励民众为减轻国债负担而捐款。然而,现实情况却十分冷酷。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近30年来,该项目共募得捐款6730万美元,与美国国债的36.72万亿美元相比,这个数额几乎微不足道。如果按现在美债的增长速度来看,每秒美债就会增加约5.5万美元,近30年的捐款额甚至连20分钟的债务增加都无法覆盖。因此,这一捐款项目对于偿还美债几乎无济于事,甚至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最后,特朗普政府还通过成立“政府效率部”来试图削减政府开支。然而,这一策略也面临着许多困难。一方面,多个政府部门对“政府效率部”的工作并不积极配合,这给该部门的运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另一方面,特朗普在推动削减开支的同时,又推出了“大而美”法案,预计这一法案将新增3.4万亿美元的债务,形成了削减与增加政府开支的矛盾。即使“政府效率部”能够有效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也难以填补庞大的债务缺口。因此,单靠这一措施无法有效缓解美债危机。
综合来看,特朗普政府提出的这三种应对措施的效果远不如预期。加征关税、向民众募款和削减开支,这些策略看似有一定的作用,但其实际效果微乎其微。美国国债的庞大规模和不断膨胀的债务使得这些举措显得无力,尤其在特朗普高调宣称“美债绝对不会违约”的同时,这种说法显得更像是一种政治口号。美债的危机如今已经成了悬在美国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坠落,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美国是否能够有效应对这一危机,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