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行情可能要告一段落,但炒涨价恐怕依旧会继续,钨没有卷,但照样可以炒。铜涨了、铝涨了,当然钨也可以涨。
最近钨精矿价格屡创新高,市场一片沸腾。5月13日以来,供应端收紧、环保政策趋严等因素推动钨价持续攀升。业内预测2025年行业供需缺口可能超过4600吨,这似乎是个天大的利好消息。
但作为一个在资本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股民,我深知市场从来不会如此简单。题材可以不同,但只要机构的准备工作相同,就不会有太多区别。上涨去之后,就要注意——时间换空间。
记得2024年二季度"国家队"增持茅台时,股价却反常下跌的教训吗?当时中央汇金、中证金融合计增持市值超270亿元,结果茅台股价不涨反跌。
这让我想起一个真理:在资本市场,利好利空从来都是"小马过河",立场决定观点。机构与散户看到的,往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二、机构与散户的认知鸿沟
光大证券指出,钨需求将在光伏、军工、核聚变等领域实现增长。厦门钨业、章源钨业等龙头企业看似前景广阔。但问题是:这些"利好"真的能转化为股价上涨吗?
我的经验告诉我,市场消息往往只是表象。就像下面这只股票,2024年9月新政后,真正上涨的只有几天,其余40多天都在震荡。散户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但通过大数据分析工具,我们却能发现完全不同的故事。
图中增加的橙色柱体是我使用了十多年的大数据分析系统提供的"机构库存"数据。它清晰地显示:在股价震荡期间,机构资金其实一直在积极参与交易。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单纯看走势往往会误判形势。
PS1: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三、大数据下的市场真相
现在的市场有个残酷现实:超过80%的股票都有机构资金,但关键在于这些资金是否在积极参与交易。就像前面说的茅台,即使有"国家队"入驻,为什么还跌,只要用系统观察一下「机构交易特征」,就能能发现在下跌之前,「机构库存」数据已经消失,说明机构资金不再活跃,哪怕是GJD进场躺平,股价照样会崩。
这张周线图清晰地显示:2024年5月17日后,「机构库存」数据消失,机构不再积极参与交易,这才是茅台股价下跌的真正原因。
市场没有明确方向时,机构的横盘震荡本质上是在测试股票价值。进可收集筹码,退可及时止损。大资金考虑的是总账盈利,而我们散户要做的,就是学会识别这些信号。
三、钨矿行情的深层逻辑
回到钨矿话题。表面看,光伏钨丝、军工用钨、核聚变材料等需求确实在增长。厦门钨业拥有完整产业链,章源钨业专注资源开发,似乎都是不错的投资标的。
但我要提醒的是:这些"利好"可能已经被price in(提前反映在股价中)。真正的机会往往出现在市场预期与实际表现的差距处。
所以对普通人来说,看到任何表现良好的机会,也得注意以下4点,不能忽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真正有价值的是那些能够穿透表象、揭示本质的数据工具。它们才是普通投资者对抗市场不确定性的最佳武器。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上一篇:上市公司治理制度再升级
下一篇:光伏行业盼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