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风波、人才流失、高管动荡、明星产品集体失守,嘉实基金怎么了?
创始人
2025-07-25 18:54:50

2025年,嘉实基金正经历一场严峻的考验。

作为中国基金业“老十家”中的标杆企业之一,这家走过26年历程的老牌公募近期麻烦不断:十余位核心基金经理接连离职,部分基金产品最大回撤接近50%,巨额亏损让不少投资者只能无奈割肉离场,社交平台上“拉黑嘉实”的愤怒声音此起彼伏。

曾被寄予厚望的“多策略、一体化”投研体系,不仅没能带来稳定回报,反而因分工模糊、执行不到位频繁遭到市场质疑。更棘手的是,一系列负面消息接踵而至:原董事长赵学军因“配合调查”失联,基金经理王宇恒因“老鼠仓”被罚款百万元,多只产品持续亏损……这让嘉实基金的信任危机愈发严重。

这家昔日的行业翘楚,嘉实基金到底怎么了?

经营现状有喜有忧

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3月,是中国内地较早成立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之一。2002年底,公司被选为全国首批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2005年6月,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参股嘉实基金,嘉实由此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中外合资基金公司之一。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嘉实基金增长规模为128.23亿元,占其1.03万亿元总规模的约1.24%。在“上半年增长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基金公司榜单中排名第17位。

上半年增长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基金公司

来源:Wind

与头部基金公司相比,增速表现中规中矩,未能进入行业前列。从管理费收入来看,在2024年,嘉实基金实现管理费收入43.34亿元,同比下降2.66%,在全行业中排名第六,排名同比持平。虽然管理费收入总体仍处于较高水平,但收入下降趋势反映出其收入端面临一定压力。

在客户维护方面,嘉实基金2024年客户维护费支出为12.44亿元,占管理费收入的28.7%。这一比例相较行业平均水平略高,说明公司在维持渠道资源和客户黏性上投入较大。

从新发基金表现来看,Wind AI提供数据显示,2024年,嘉实基金共新发基金25只,合计发行规模为365.33亿元。2025年上半年,嘉实基金共新发基金13只,合计发行规模为78.62亿元。从发行基金类型来看,债券基金仍是其发行主力。

从分红方面来看,据嘉实基金官网披露数据,其在2024年共进行了186次分红,累计金额为97.2亿元。自成立以来,公司旗下产品累计分红1444次,总计分红金额达1066.81亿元。

从投资业绩来看,嘉实在权益类基金方面取得了相对突出的表现。国泰海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嘉实基金权益类基金的绝对收益率为5.82%;近1年(2024年7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收益率为16.06%,在大型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三(3/13),显示其在权益投资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

在具体产品方面,郝淼管理的“嘉实互融精选”重点布局A股与港股医药、科技等龙头企业,近1年净值增长率达79.41%,在银河证券近1年标准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二(2/344);蔡丞丰管理的“嘉实绿色主题”则聚焦新能源与环保赛道,近1年净值增长率为55.96%,在同类产品中排名第六(6/344)。这些产品在细分行业行情活跃期内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业绩回报。

不过,嘉实基金整体产品结构呈现出一定偏重固定收益类产品的特点。尽管权益类产品业绩表现亮眼,但从新发数量与规模占比来看,权益类产品仍未形成大规模扩张态势。这可能限制了其在权益市场繁荣时期获取更大收益的能力。结合前文提到的管理费收入同比小幅下滑、客户维护费占比偏高的情况,不难发现嘉实基金在渠道维护与市场竞争中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从“明星经理”到业绩滑坡

在这一背景下,嘉实在权益投资业务中的管理挑战愈加凸显,市场对其主动管理能力的关注也持续升温。曾因高收益被誉为“消费捕手”的明星基金经理吴越,近年来所管理的产品业绩显著回落,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Wind数据显示,近两年吴越管理的12只基金全部出现亏损,其中嘉实农业产业近三年累计下跌37.40%,嘉实优享生活混合A、嘉实内需精选混合C等产品跌幅也均超过26%。业内评价认为,如此“满盘皆输”的业绩表现,在基金行业中实属罕见。

吴越管理的基金业绩

来源:Wind

吴越在2013年加入嘉实,具备复旦大学理学学士和应用数学硕士背景,长期深耕食品饮料、轻工制造等大消费方向。在2019年起其掌舵嘉实消费精选后,凭借对白酒和家电的高比例配置,于2021年初实现累计160%的高回报。但随后的市场风格快速转向,消费板块估值回调显著,消费股整体承压,叠加周期成长股崛起,使得吴越原有策略优势削弱。与此同时,他强调的“动态调仓”和“风险收益比”理念,在实际运行中多次失效,未能形成有效回撤控制机制。管理规模亦从高点的86亿元回落至32亿元,缩减超六成,体现出资金端的明显压力。2024年12月16日,吴越新接手嘉实新收益灵活配置混合基金,截至2025年7月累计回报为-1.52%,未能在AI、新能源等热门板块中建立仓位优势,也未在消费和医药等传统领域内形成防御性配置。

除吴越外,有着美女基金经理之称的朱子君,于2022年7月起接手嘉实农业产业股票A/C,截至2025年7月,A类产品回报为-38.75%,C类为-39.84%。尽管农业板块受益于政策支持,并在指数层面出现结构性机会,但相关基金并未抓住板块轮动的节奏,亦未建立起稳健的选股优势。

朱子君管理的基金业绩

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其他基金经理,例如归凯与姚志鹏管理的嘉实策略精选混合A,自成立四年来累计亏损超过47%。其余多只产品同期录得30%以上回撤,未在风格切换中进行有效调仓。市场关注此类产品是否存在策略偏移、风格固化或对行情响应不及时等问题。基金公司并未对其投资决策流程或内部策略回顾作出公开披露。

嘉实基金多年来强调“联合投研机制”,即基金经理与研究员共同研判、协同决策,以提升整体投研效率与风格稳定性。但从2023年起,A股市场风格显著转向高股息、中特估与周期性板块,而嘉实旗下多只主动管理型产品仍集中配置于消费、医药方向,导致净值回撤扩大。中小盘成长股与科技板块配置较弱,量化策略对整体主动投资的支撑作用亦未显现。外界对于“联合投研机制”是否真正落地、是否具有高频共享机制与约束机制提出疑问。

深陷合规、风控与

治理结构的“三重门”

除基金业绩表现,嘉实在人员变动、合规管理与风控机制方面的情况,也受到行业持续关注。2025年上半年,嘉实共有12位基金经理离任,其中超过70%来自权益线,集中度高、时间密集,引发市场对其人才梯队结构与内部激励制度的进一步关注。2025年2月,洪流、曲盛伟、金猛等7位基金经理在短时间内集中离任,涉及产品超过20只。尤其是洪流,曾管理293.7亿元资产,偏股类基金最大综合回撤49.4%,偏债类基金最大回撤9.9%,而曲盛伟任内管理的6只产品中,最好的一只收益40.44%,最差的一只亏损49.2%,表现分化较大,也反映出公司内部对基金经理风格与产品匹配度的评估机制可能存在不足。

洪流管理的基金业绩与规模

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嘉实基金近年来的权益业绩走低,除了市场环境和产品结构因素外,内部风控体系的不足亦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嘉实基金频频“踩雷”,引发外界对其风控能力的质疑。早在乐视网爆雷事件中,嘉实便因重仓持有而受到冲击;随后,又在新纶科技高位定增中参与布局,最终遭遇估值下杀。2021年,嘉实基金再度因持有华夏幸福债券而遭遇大额浮亏。2023年10月,公司又卷入“浙江国祥IPO”风波,市场对其投研与风控协同是否到位提出疑问。

在股票投资风控体系建设上,嘉实曾做出过努力。2020年,公司前董事长赵学军曾亲自推动投研体系升级,组建了涵盖多种投资风格和行业研究的12支战队,并以基金经理领队的方式加强专业化管理,试图在投研上实现系统性突破。然而,从近几年战队的实际业绩表现来看,这一体系的效果并不理想,多支战队业绩集体承压,暴露出风控执行力不足的问题。

除投研风控外,嘉实基金在合规管理方面的问题也时有显现。2022年,公司曾两次受到监管处罚:6月因对子公司管控不到位被北京证监局责令整改,相关高管收到警示函;当年年底,又因内控制度存在缺陷再次被责令改正。2024年12月,原公司人员王宇恒因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被证监会罚款100万元,暴露出公司在交易监控、异常行为预警和事前合规培训方面的制度漏洞。

来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一场风波作文 一场风波作文今天,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说这件事可够让人着急的,怎么个着急法呢?让我给你慢慢道来。 事...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    Staying by a Stump Waiting for More Hares ...
美丽的叶贴画作文 -小学生作...   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凉了,美丽的叶贴画作文。     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一群大雁往南飞,一...
微众银行取得风险分析相关专利 金融界2025年7月2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风...
信任的作文 关于信任的作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