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随着中国预制菜市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扶持政策的落实,到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490亿元。
近日,艾媒咨询发布了2025年中国预制菜企业百强榜,从地域分布来看,本次榜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集聚特征。其中,广东以21家企业上榜的成绩,成为预制菜企业大省。上海有11家企业跻身百强,山东与浙江、湖南并列第三,均有9家企业上榜。
预制菜行业的鲁企力量
本次榜单共有100个企业上榜,排在榜单前10名的品牌分别是:双汇集团、海底捞、温氏食品、圣农发展、新希望、得利斯、金字火腿、广酒利口福、味知香、国联水产。
在此次发布的预制菜百强榜中,山东有9家企业上榜。分别为得利斯(诸城,第6名)、惠发食品(诸城,第13名)、龙大美食(莱阳,21名)、金锣集团(临沂,26名)、春雪食品(莱阳、29名)、仙坛股份(烟台,42名)、好当家(荣成,43名)、凤祥食品(聊城,66名)、利和味道(青岛,83名)。其中包括6家上市公司,分别为得利斯、惠发食品、龙大美食、春雪食品、仙坛股份、好当家。
区位特征明显
中国预制菜产业呈现鲜明的地域特色,各地企业依托本土资源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广东省作为产业集聚区,拥有冷链水产预制菜、广式点心、传统粤菜预制化产品。浙江省的小饭柜专注免切免洗、加热即食的预制酸菜鱼,主打“5分钟吃上大餐”的懒人经济卖点。
总部位于山东威海荣成市的好当家披露,公司生产基地交通便利,距威海机场30公里,距烟台机场120公里,距青荣城际高铁站35公里,周围与青威、烟威高速相连接。同时,公司临近石岛港和龙眼港两个国家级一类开放港,对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的海陆空交通发达。
一家预制菜企业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在处理食材。新华社发
艾媒咨询分析认为,当前,中国预制菜产业已形成明显的区域集群化发展格局,广东、山东等沿海省份凭借完善的食品工业基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以及发达的冷链物流体系,构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生态。未来,预制菜产业将向智能化、高端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2024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增长率从2023年的33.8%降至27.3%,企业注册增长率更是从2023年的683.8%骤降到2024年的147.8%。增速放缓的背后,是低质企业的加速出清与合规企业的提质扩容,行业正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筛选”。
(新黄河客户端记者刘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