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岳品瑜 董晗萱)“代币可能会链接产业金融所有的环节”,7月20日,在由数字金融合作论坛、深圳香蜜湖国际金融科技研究院主办的产业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上,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阐述了人工智能、稳定币等为产业数字金融带来的颠覆性变革。
王忠民指出,当前稳定币监管体系已出现重要变化。以特朗普相关政策为例,稳定币正被纳入金融衍生品监管框架,而非按银行或证券类别监管。这一调整重塑了稳定币的运营逻辑,其核心在于1∶1锚定美元资产或国债等标的,由此,衍生出数字金融的关键场景。
在资产托管环节,稳定币发行方需将对应资产托管于银行,且托管资产需具备高流动性。目前,一年期美元存单、国债等是主要选择,但未来黄金及数字金融资产或因流动性优势成为有效构成部分。资产管理机构可在流动性范围内对托管资产进行优化配置,提升运营效率。
稳定币当前以美元为基础,源于美元存款利率优势。王忠民强调,若未来美元进入零息时代,稳定币的锚定标的可能转向其他高收益资产,而资产本身收益与管理效率将成为核心竞争力。对稳定币持有者而言,其价值不仅在于资产稳定性,更在于数字金融生态中的应用场景。
王忠民认为,当前,产业链金融中存在应付和应收不对称、有息和无息不对称的难题,而数字代币恰恰能破解。通过代币化结算,产业链内的交易可实现毫秒级对称,且能将传统有息交易转化为无息模式,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同时,即使在美股闭市等传统交易受限时段,代币化资产仍能进行小份额交易,实现全天候价值流转,这正是代币化在产业金融中利益分配的核心优势。
当视角转向AI驱动的产业变革,王忠民提出关键传导链条:AI的尽头是算力,算力的尽头是电力,电力的尽头是绿电。在能源领域,“虚拟电厂”结合云服务的模式正引发颠覆。绿电生产方可摆脱国家电网依赖,通过虚拟电厂直连用户;云平台整合分布式光伏、风电资源构建高效能源网络。该模式穿透能源生产、分配、价值创造全链条,实现绿电低成本高效利用,并通过绿证市场化消除寻租空间。这种“云服务+AI+绿电”的闭环,使产业数字金融能够剥离中心化架构,直接链接生产、分配与价值创造,赋能中小企业自由竞争。在此生态位上,发行特定代币或稳定币成为完成能源金融化的自然延伸。
此外,王忠民表示,汽车产业正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无人驾驶车辆可通过OTA持续升级服务,其算力支撑的数字化服务将重塑出行场景,而传统金融工具在此过程中被边缘化,代币系统有望成为新的价值交换载体。
“产业数字化转型并非对传统模式的颠覆,而是融合共生。”王忠民以中国7000万外卖及网约车从业者为例,其积累的劳动数据可转化为数据资产,通过入股数字化平台获得股权回报,同时转型为安全员、维护员等新岗位,实现从劳动力价值到数据资产价值的跨越。由此,“打不过就加入”或是应对产业数字金融爆发的智慧选择。
无论是稳定币重构金融基础,AI与绿电穿透产业能源逻辑,还是无人驾驶重塑制造服务业边界,王忠民总结到,上述三大生态位将成为产业数字金融的核心发展方向。在这一进程中,开放与开源的姿态至关重要,唯有让各类主体深度参与,才能推动数字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