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
ESG政策
三部门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
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 中国证监会关于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的通知》。通知明确,各相关单位要以《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为基础,结合各自领域绿色发展目标任务和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情况,研究制定和落实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加强宣传引导,发挥好各类绿色金融工具对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支持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
点评:新版目录统一绿色金融认定口径,打通政策工具链,为银行、证券、基金提供精准投向坐标,有望把资金高效引向低碳赛道,加速实体经济绿色蝶变。
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公布
7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2025年、2026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和重点用能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据悉,在电解铝行业基础上,2025年增设钢铁、水泥、多晶硅行业和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色电力消费比例。通知指出,2025年,钢铁、水泥、多晶硅行业要求绿电消费比例为25.2%~70%,数据中心绿电消费比例均为80%。
点评:政策端首次将高耗能行业与数据中心全面纳入绿电硬约束,设定阶梯比例,倒逼产能端与算力端同步脱碳,有望重塑企业用能结构并放大绿色电力市场需求。
ESG发布
我国企业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绿色技术平台提供1.2万件绿色技术
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进展新成效。从海外申请看,我国绿色低碳技术的PCT国际专利申请公开量在2024年为6356件,是2020年的2.3倍,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企业累计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绿色技术平台提供了1.2万件绿色技术,为全球绿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点评:绿色专利四年翻番、全球领跑,显示中国正把碳中和压力转化为创新动能;1.2万件技术开放共享,既提升产业话语权,也为全球气候治理输送“中国方案”。
在全球能源领域,清洁能源成核心增长极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25世界能源投资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能源领域投资有望创历史新高,预计将增至3.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其中,约2.2万亿美元将集中投向可再生能源、核能、电网和电气化等领域,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传统能源领域的投资将达到约1.1万亿美元。
点评:全球能源投资首破3.3万亿美元,三分之二流向清洁赛道,传统化石仍占三分之一,绿色转型资金缺口与转型风险并存,需加速政策引导与金融工具创新。
“十四五”期间,退化草原面积年均缩减5000万亩
近日召开的全国草原保护发展改革试验区建设暨治理超载过牧现场会透露,“十四五”期间,中国草原生态质量显著提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50%以上,退化草原比例累计降低13个百分点,退化草原面积年均缩减5000万亩。
点评: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过半、退化率大降,我国生态修复交出亮眼成绩单,需把减牧补偿与科技监测做深做实,防止反弹。
ESG国际
“2025全球可持续交通最佳实践案例集”发布
“2025全球可持续交通最佳实践案例集”发布活动于7月16日在联合国举行。该活动由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联合主办,发布的22个案例涵盖交通基础设施、绿色低碳技术、数字智慧化转型、公共交通优化等领域。据悉,这些案例分别由联合国亚太经社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海事组织等国际组织和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巴西、埃及、南非等国家的交通部门推荐,展现全球交通领域具有创新性、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项目、工程、技术。
点评:22个案例浓缩全球交通减碳与智慧化最新探索,凸显中国在可持续交通议题上的知识输出与多边合作能力,为全球绿色转型提供可落地、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联合国报告:仅35%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细项进展顺利
联合国7月14日发布的《2025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显示,可持续发展目标169个细项中,仅35%进展顺利,近一半进展缓慢,18%出现倒退。报告显示,公共健康、教育、能源、数字互联等领域可持续发展目标取得显著进展。报告同时显示,目前的进度不足以在2030年实现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
点评:可持续发展目标仅三成正常推进,气候、贫困等领域明显拖后腿;报告敲响警钟:资金、技术与治理缺口若不及时弥合,2030议程恐将落空。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