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晚,水井坊公开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此乃今年白酒类上市公司披露的首份半年度业绩预报。
公告表明,2025年半年度,水井坊预计达成营收14.98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呈12.84%的降幅;预计实现净利润1.05亿元,与上年同期对比,预计减少1.37亿元,同比降幅高达56.52%。值得一提的是,预计销售量较上年同期增加543千升,实现14.54%的同比增长,且增长的销售量皆源于中高档酒。公告着重提及,二季度之际,宴席与商务宴请等关键消费场景需求低迷,进一步阻碍了去库存进程,延缓了发货恢复的节奏。
从这份公告中不难洞察,作为中高档白酒品牌的翘楚,水井坊今年上半年虽销量有显著增长,然而营收却不增反降,且利润下滑幅度较营收降幅更呈数倍放大之势。
作为行业龙头,贵州茅台因业绩变化未达须预披露条件,故而未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但剖析其近年财报,形势亦不容乐观。2022年至2024年,贵州茅台实现净利润分别为627.17亿元、747.34亿元、867.28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9.55%、19.16%、15.38%。今年一季报显示,贵州茅台实现净利润268.47亿元,同比增长11.56%,业绩增速明显趋缓。
事实上,白酒市场遇冷,其深层次缘由主要有四方面:
其一,经济周期与消费分层相互作用。中国经济增速换挡,与消费信心修复期相叠加,企业预算收紧,致使商务宴请等活动大幅缩减。
其二,供需呈现结构性失衡。产能过剩,经销商利润空间被压缩,价格倒挂现象频现,终端产品动销乏力。
其三,行业结构性矛盾加剧,渠道生态面临重塑。电商平台以“低价引流”策略,拉低了名酒的平均价格。区域酒企因缺乏品牌溢价与线上运营能力,市场份额不断萎缩。
其四,消费行为与消费主体发生转变。“90后”“00后”偏好低度酒,社交场景趋于简约化,传统劝酒文化渐趋式微。在健康意识的引领下,中老年群体饮酒量亦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