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科创债ETF今日重磅登陆沪深交易所!
作为资本市场“新生代宠儿”,这批产品从诞生就自带创新基因。作为首批之一的科创债ETF富国(159200)也于今日起鸣锣上市,为投资者布局科创债市场添利器!
代码非常好记:159200——要我就,爱你哦!
7月7日,首批10只科创债ETF集体开售,市场反响热烈:单日认购规模突破300亿元,并出现集体“一日售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从6月18日陆家嘴论坛宣布“加快推出科创债ETF”,到产品正式上市,整个过程用时不足一个月。
这一高效进程的背后,是顶层设计的强力驱动:5月央行与证监会联合推出债市“科技板”,通过简化信披、降低做市门槛、鼓励长限期债券等举措,构建科创融资制度闭环。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模型、芯片等行业的高速发展,科技企业融资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科创债的发行也开上了“高速公路”。
那么,这个备受瞩目的债券ETF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客官可以跟着富二再次速通一回~看看科创债ETF是否是您的菜~
速通版:科创债ETF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01
指数成分券高信用安全边际+分散化投资
以科创债ETF富国(159200)跟踪的中证AAA科创债指数为例,成分券需满足主体评级AAA、隐含评级AA+及以上标准,央企国企发行人占比99%;成分券数量超800只,且单券权重≤1%的极致分散分布,有效规避个券风险。
图:AAA科创债指数前十大成分券
02
指数长期历史收益表现优+样本券久期灵活
以中证AAA科创债指数为例,截至7月11日,AAA科创债指数自基日以来累计收益率达14.37%,而同期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涨幅为10.28%,短期纯债基金指数涨幅8.86%,展现出较强的超额收益能力。
数据来源: Wind,时间区间:2022年6月30日至2025年7月11日。AAA科创债指数基日为2022年6月30日,2023及2024年完整会计年度的收益率分别为5.41%、6.02%。指数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也不构成基金未来业绩表现的保证。
此外,中证AAA科创债指数样本券加权剩余期限为4.3年,均衡配置中长端资产。当前政策端鼓励发行长期限债券,而中证AAA科创债指数选样方法没有对剩余期限有约束,低利率时代下,指数整体久期有望进一步拉长,有助于提升低利率环境下的收益潜力。
数据来源:指数成分券相关数据、图表数据来自中证指数公司、Wind,指数收益率相关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5年6月30日;有关标的指数具体编制方案及成份券信息详见相关指数编制公司网站,可能根据指数编制方案和市场情况发生调整。指数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也不构成对基金未来业绩表现的保证。标的指数到期收益率不构成对基金未来业绩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03
低门槛普惠性+高流动性
传统信用债投资需百万级资金及信用资质审查,而ETF场内交易仅需1手(100份)起步,交易门槛大幅降低。个人投资者得以便捷的渠道参与以往机构主导的科创债券市场。此外,债券ETF的T+0交易模式允许当日买入卖出,资金效率远超传统债基的T+1至T+3赎回到账周期;且未来如符合条件后作为信用债ETF纳入质押库后,可进一步转化为融资杠杆工具,流动性有望进一步提升。
对于受限于高门槛信用债市场、又难以承受科技股权波动的客官,科创债ETF提供了个人投资者的普惠通道。科创债ETF富国(159200)在交易所上市后,投资者可以像股票一样进行买卖,ETF最小交易单位是100份,且免印花税。而在资金使用场景上,客官们既可以长期持有科创债ETF作为大类资产配置的底仓,也可以阶段性买入,进行波段操作。
科创债ETF的诞生,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答卷。它让普通投资者得以通过债券市场,分享硬科技企业的成长红利。并且,在利率下行与资产荒并存的当下,这类与普通债券相比具有鲜明的“科技基因”和“政策红利”的科创债ETF,或许正迎来关注的窗口。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产品由富国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请投资者关注指数基金的投资风险,本基金主要投资于标的指数成份券及备选成份券,具有与标的指数相似的风险收益特征,业绩表现将会随着标的指数的波动而波动。本基金可投资国债期货、资产支持证券、信用衍生品等品种,将面临相关投资品种和业务的特有风险。经富国基金评定,本基金的风险等级为R2中低风险,适合风险承受能力为C2及以上的投资者。本基金风险等级及适配投资者等级以销售机构评定结果为准。
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在投资前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净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现亏损.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 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