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暴哥
来源:暴财经pro整理
黄奇帆的最新演讲。
好久没有露面的黄奇帆,最近出席了2025贝壳财经年会上,对当下中国经济的增长的困境,开出了一剂良方。
方便大家阅读,暴哥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版。
中国制造规模已经达到全世界30%以上,2010年以前,全世界制造业最重要的十大板块中,基本看不到中国的身影;如今,我们经拥有五个“领跑”,五个跟欧美“并跑”态势,中国制造彻底摆脱了大而不强的局面。
但是,中国制造业依旧存在一个很大的短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正制约着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跃升。
先解释以下,什么叫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来自制造业并服务于制造业,贯穿了制造业的上中下游各个环节,也沟通、连接、促进一产、二产、三产之间的协同发展。比如,如果是6000块的手机,拆开来里边上千个小不点的零部件,它的制造成本算在一起最多3000块,那么还有3000块是什么呢,就是看不见的软件专利知识产权,或者芯片内置的各种程序等等。所有的制造品高附加值的基础,就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价值,嵌入到机器装备的终端产品制作。
黄奇帆指出,生产性服务业是GDP的最大增长极,且作为以科研创新为核心的服务业,是全球独角兽企业发展的主要板块。此外,它还是服务贸易的增长极、制造业高附加值产品的基础以及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基础。
越是发达的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占GDP产业体系中的比重越高。 目前全球占比: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50%(14.5万亿美元),欧盟占40%,中国目前仅28%,但增量空间超12万亿美元。
生产性服务业的五大功能
GDP增长极:美国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从1950年10%升至50%,中国的目标2040年达35%、2050年40%,成为最大经济板块。
独角兽孵化器:美国的股票市值70万亿美元,其中独角兽的股票市值大体占30%,全球最著名的7个独角兽中(苹果、微软、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亚马逊、英伟达、特斯拉和Meta)除了亚马逊是产业互联网以外,其它6个是制造业企业,更是生产性服务的大企业,它自己没有直接干制造业,而是把制造的活委托给代工企业运行,它自己主要就是干生产性服务业。中国独角兽占比仅10%(欧美30%),需突破“代工依赖”。
服务贸易突破口:中国服务贸易占比年度全部贸易量仅12%,而全球平均25%。我们服务贸易发展不够到位,是因为我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得不够到位。
高附加值基础:生产性服务嵌入产品(如手机软件、专利)贡献60%附加值,中国制造业利润率仅7%(欧美12%-15%)。
全要素生产率引擎:美国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50%-60%,中国仅30%,生产性服务业是提升关键。
总而言之:
现在,我们高铁、汽车制造、新能源装备、电力装备、造船五大领域处于“领跑”地位,在生物医药、信息智能技术、芯片生产、高端装备、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也从“跟跑”进入“并跑”阶段。中国制造规模已经达到全世界30%以上,世界第一,而且这第一与第二、第三的差距越来拉大,有可能会像当年的英国和美国一样保持50年、80年、100年。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新的全球第一的格局,这个格局跟2010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20%的第一的含金量是有质的不同。
但是,核心短板: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低(27~30%)、服务贸易逆差大(全球平均占比到了25%,欧美到了30%、40%,我们现在处在12%)、独角兽企业少、利润率低、全要素生产率不足。
未来目标:到2040年产业结构调整为:制造业25%+非制造业工业7%+农业6%+生产性服务业35%+生活性服务业27%;到2050年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的发展达到40%,生活性服务业25%,加在一起65%,剩下30%是工业(25%的制造业,5%的非制造业的工业),农业比重会进一步下降到5%。
事实上,黄奇帆多次通过主题演讲强调过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性,这是中国经济最大的短板。我们实现从“制造大国”到“服务强国”的转型,必须要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支撑中国未来30年高质量发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