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股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
英伟达成为全球首家跻身4万亿美元俱乐部的上市公司,将微软(MSFT)、苹果(AAPL),甚至Saudi Aramco (2222.SR)甩至身后,登顶全球市值第一宝座。尽管尾盘小幅回落,收于162.88美元,但其突破所引发的关注,足以载入AI时代的资本篇章。
这一壮举不仅彰显了英伟达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主导地位,更标志着新一轮AI驱动的科技浪潮正处于全面爆发阶段。
4万亿意味着什么?
这个数字的含金量远超想象。英伟达目前的市值:
l 超过德国全年GDP总量;
l 是全球小盘股代表指数罗素2000总市值的两倍;
l 高于三个Meta市值的总和;
l 甚至比迪士尼、奈飞Netflix、Comcast三家公司市值加起来还要高。
回顾历史,从2023年6月突破1万亿美元市值开始,英伟达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完成了三次翻倍:
2023年6月13日:$1T
2024年3月1日:$2.06T
2024年6月5日:$3.01T
2025年7月9日:$4.01T
而据Bespoke统计,每当一只股票突破一个万亿级别门槛后,未来6个月平均涨幅可达9%;英伟达的平均涨幅更是高达26%。这是否意味着,$6万亿不是梦?
什么让英伟达站上四万亿美元?
核心在于AI芯片的统治级地位。
英伟达几乎垄断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训练的底层算力,其GPU芯片、图形卡、专有CUDA平台广泛应用于OpenAI、Meta、Google、Amazon等巨头的AI大模型训练与推理之中。相比之下,AMD与英特尔仍在奋力追赶,短期内无法形成有效替代。
与此同时,各大科技公司正加速扩建AI数据中心,包括亚马逊、谷歌、Meta、微软、特斯拉等科技巨头,正在斥资数千亿美元采购英伟达的硬件,建设数据中心以支持其云端AI服务,并打造自有的内部AI模型。英伟达成为“军火库”式存在,营收增长超过200%,净利润同比飙升7倍。
此外,主权AI(Sovereign AI)的崛起也是关键推动力。沙特、欧洲多国正在建设本土AI基础设施,避免依赖海外服务。据悉,英伟达预计将向沙特阿拉伯以及欧洲多个国家供应数十万颗芯片,打开全新增长曲线。
市场曾担忧,但英伟达证明了自己
2025年初,一度传出利空消息打击市场信心:
l 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称,使用非顶级芯片也能训练出大模型;
l 美国对华高性能芯片出口的限制导致英伟达季度损失高达45亿美元;
l 市场担心AI产业已从“训练”阶段转入“推理”阶段,对英伟达高端芯片依赖减弱。
但结果却是:事实再次证明了英伟达的不可替代性。
随后市场意识到,推理阶段对高性能AI芯片依旧高度依赖,尤其是企业客户提出的“更复杂、实时”的AI需求,需要更强大的GPU支撑。英伟达在训练、推理、部署三大阶段都有明显领先优势。
英伟达如何应对中国市场?
美国政府持续加码对华高端AI芯片出口限制后,英伟达在2024年第四季度因此损失45亿美元,预计2025年Q2影响将扩大至80亿美元。但英伟达并未选择放弃中国市场。
据《金融时报》消息,英伟达正计划于今年9月推出一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AI芯片,规避出口管制门槛,继续供应本地企业客户与AI初创公司。这将成为其维系中国市场份额、维持营收稳定的重要策略。
而据彭博透露,中国方面亦有意向采购多达11.5万颗英伟达芯片,用于建设AI数据中心,进一步释放潜在需求。
英伟达估值贵吗?
在每一个里程碑阶段,英伟达的前瞻市盈率平均约为38倍,这使得它成为最“贵”的超级大盘股之一。
但有个有趣的现象是:随着市值的攀升,英伟达的估值反而在下降。换句话说,尽管股价越来越高,但从盈利能力来看,它“看起来更便宜”了——这种现象在苹果和微软等其他科技巨头身上并不常见。这也是为什么华尔街许多分析师认为,即便是在当前这个位置,英伟达的股价仍有上行空间。
华尔街怎么看?剑指6万亿?
在LSEG追踪的65位分析师中,有58位给予“买入”或“强烈买入”评级,几乎是市场最一致看多的科技股之一。
eToro美国投资分析师Bret Kenwell表示:“今年,英伟达的盈利预计将增长近50%。而其股票的市盈率基于未来四个季度预期盈利只为33倍……我认为以它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来看,这是一个合理的估值。”
还有业内人士透露,英伟达未来市值可能冲击6万亿美元,尽管那依旧是一个高门槛的目标。毕竟,它才刚刚站上4万亿。
总结
英伟达成为历史上首个解锁4万亿市值这一成就的公司,不仅意味着它本身的重要性,也象征着AI热潮正在为整个科技行业带来一场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