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姜雪颖 北京报道
当前,宁波已成为继深圳、上海后的全国民营企业外贸规模超万亿元级第三城。仅在宁波北仑的灵峰工业社区里,就有生产压铸模具和汽配产品为主的88家企业,包含规上企业7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还有高新技术企业40家。
“作为生产型的工贸企业,他们往往关务团队较弱,对政策不敏感也不熟悉。”7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请海关系统代表围绕“当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国门卫士”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宁波海关所属北仑海关办公室副主任叶玮回答了海报新闻记者提问。
叶玮与同事一直在思考,该如何帮助这些企业精准应用自贸协定,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
在叶玮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台北仑海关‘唤XIN’服务热线的座机。去年6月的一天,他接到一家企业的来电咨询:“听说中国和塞尔维亚之间有自贸协定快要生效了,具体是什么样的,我们要怎么办理呢?”叶玮认为,有这样疑问的企业,应该不少。
于是,他与同事们走进灵峰工业社区,组织开展海关政策宣讲会,为30多家企业详细介绍中塞自贸协定的各种细节,帮助这些新质生产力企业把握机会、乘势而上、扩大国际“朋友圈”。
“当讲到关税减让表时,台下有一家企业负责人突然一拍桌子‘啊?原来是这样,我们还能省15%的税。’两个月后,这家企业的汽配产品就搭乘着中欧班列抵达了塞尔维亚的首都——贝尔格莱德,随货单上的原产地证书,正是我们手把手指导填报的。”叶玮告诉海报新闻记者,类似这样的举措,还有很多。
宁波海关充分发挥“亲清直通车·企需关应”助企发展工作机制作用,帮助企业建立了问题收集、处置、反馈的闭环,帮企业找出路,变“坐堂问诊”为“上门把脉”,主动走访摸排辖区内4200多家海关备案企业,建立了北仑区进出口贸易监测体系,高效掌握1300多家中小微企业的进出口情况,配合开展“关长送政策上门”、助企专员上门辅导等方式,实现了“一企一档”动态管理,“一企一策”精准帮扶。
现在的宁波舟山港,正展现着世界大港的风采。吞吐量持续领跑,202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1.7亿吨,位居世界第一。2024年突破了13.5亿吨,继续稳坐世界第一大港的宝座。同时,港口的辐射范围越来越广,5年间通过发展海铁、江海联运,不断完善集疏运体系,港口成为了联接内外循环的枢纽。
以海铁联运为例,2020年货运量为110万标箱,到2024年增长到了180万标箱,年均增长率超过了12%,港口量越干越大,开放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