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认为中国大多数家庭能轻松拿出20万现金,因为在一些大城市,20万甚至买不起一个卫生间。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虽然截至2021年底,中国居民存款余额高达103.34万亿,人均存款7.3万元,一个三口之家平均存款21.6万元,看似全国近半家庭能够拿出20万现金。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掩盖了中国家庭财务状况的复杂性。
西南财经大学的数据显示,65%的家庭存款不超过16.3万元,这意味着仅有35%的家庭存款超过此数额,而存款达到20万元的家庭比例可能仅为20%。考虑到中国约有4.95亿个家庭,实际能够一次性拿出20万现金的家庭数量可能只有近1亿,而非大多数。
部分人认为,许多家庭的资金并非全部存在银行,一部分投入了股票、基金等投资渠道。保守估计,这些投资可能为每个家庭带来8-10万元的额外资金。然而,投资市场风险巨大,股票和基金价格波动剧烈,一旦市场下跌,这些投资的变现能力将大打折扣,甚至造成重大损失。
那么,为何能够一次性拿出20万现金的家庭比例远低于预期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年轻一代,尤其是90后,消费观念超前,负债率高,储蓄观念淡薄。数据显示,近90%的90后背负债务,平均需要18个月的工资才能还清,这无疑增加了他们拿出20万现金的难度。
其次,中国个人房贷规模已达惊人的38.8万亿,2亿家庭背负房贷,另有2亿人参与共同还款。沉重的房贷压力使得这些家庭每月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偿还贷款,剩余可支配资金有限,根本无力一次性拿出20万元,甚至许多家庭的银行存款都低于10万元。
最后,中国居民月收入普遍不高,大多集中在3000-6000元之间。面对高昂的生活成本,包括日常购物、子女教育、人情往来等支出,以及持续上涨的物价和工作收入的不稳定性,许多家庭仅仅能够维持收支平衡,更别说拿出20万现金了。
总而言之,尽管中国居民存款总额庞大,但将存款平均到各个家庭后,能够一次性拿出20万现金的家庭比例远低于人们的普遍认知。这反映出中国家庭财务状况的复杂性和收入分配的不均衡性。高负债率、高房贷压力以及相对较低的收入水平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我们必须认清现实,避免被表面数据误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