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欧建交五十周年纪念日临近,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七月访华行程的提上日程,中欧关系再次进入关键时期。近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欧盟及其成员国驻华使节举行了一次重要的集体会见,就中欧关系未来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设性建议:坚持相互尊重,坚守伙伴定位,以及坚持多边主义。这次会见旨在为即将到来的高层访问营造积极氛围,深化双方的理解与合作。
然而,就在中欧外交积极互动的背景下,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也浮出水面。据彭博社报道,6月25日,欧盟驻华大使向中方表达了欧洲企业对于稀土供应中断的担忧。大使表示,欧洲企业对稀土断供感到恐慌,认为这对它们的正常运转造成了严重影响,希望中方能够理解。他还指出,中欧贸易和经济关系正面临挑战,相关高层对话停滞,自2023年以来几乎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欧盟驻华大使更进一步表示,希望能在冯德莱恩访华之前解决稀土供应问题,这暗示欧盟希望中国在未来30天内恢复对欧洲企业的稀土供应,否则可能影响冯德莱恩的访华计划。
对于欧盟的这一表态,我们不禁要问,当欧盟对中国实施制裁时,为何从未提及稀土供应问题?这种双重标准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首先,关于稀土管制,这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如果欧盟对此表示不解,不妨参考其自身以“国家安全风险”为由,限制中国企业或技术出口的做法。例如,几年前备受关注的华为5G基站事件,欧洲以所谓的“间谍设备”为由,强制拆除了大量华为基站,并更换为其他厂商的产品。此外,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关税至今也未完全取消。如果欧盟希望获得中国的稀土供应,是否应该首先取消对中国企业的各种限制措施?
其次,我们注意到,北约秘书长吕特近期表示,计划将成员国军费提高到GDP的5%,理由是中国大陆若在台海采取行动,可能引发俄罗斯对欧洲的军事行动。北约成员国大多也是欧盟成员国,如果这些国家同意北约秘书长的要求,是否意味着它们既希望获得中国的稀土,又支持北约以台湾问题为借口进行军备竞赛?这种做法无疑是对中欧关系的又一次伤害。
最后,我们可以明确地告诉欧盟,中国对稀土的管制政策只会维持现有力度,甚至可能更加严格,而不会大幅放松。《观察者网》报道,中国官方近期要求国内稀土企业提供相关人员名单,包括他们的专业知识、教育背景、研究背景和个人信息。此举旨在建立一份正式的中国稀土专业人员名录,并密切关注这些人员,以防止他们泄露机密信息。
稀土产业已成为中国手中的一张王牌。欧盟想要轻易获得稀土供应,绝非易事。只有在付出对等利益的前提下,中欧双方才能展开务实的对话与合作。
"
上一篇:重磅利好!额度来了!
下一篇:美联储7月份降息概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