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个关注不迷路
要说这两年,有些事情还真是挺让人看不懂的。
一方面,网上一大堆人都在高呼赚钱越来越难,不管是创业做生意还是上班打工,好像都遇到了“寒冬”一样。
事实好像也是如此,身边很多人的收入都降了,就连一些基层公务员都开始拖欠工资,有些经营了很多年的店铺都挂上了”吉店转让“的牌子,不少中小企业也是步履维艰。
可要说难,另外一些画面又很让人疑惑,难道我们不是活在了同一个世界?
澎湃新闻曾经报道,2023年中国人奢侈品消费一年达10420亿,占到了全球奢侈品消费比重的38%。
中国人有钱,动辄就”买买买“,也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这些年,旅游市场的火热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据最新统计,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北京、上海、浙江、湖南、四川等地景区旅游人次和旅游消费均实现双增长,数据十分亮眼。
就拿安徽来说,据安徽省文旅厅统计,“五一”假期,安徽接待游客、旅游花费同比分别增长10.5%、11.4%,均创历史新高。
其中,全省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686.6万人次,门票收入2.4亿元。另外乡村旅游累计接待游客2029.6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1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7%、14.6%。
不得不说,对于一些传统的旅游大省来说,来自于景区的收入真的算是坐地吸金的”聚宝盆“了。
先不说门票的收入,就连景区卖东西的商家都赚得盆满钵满。
而一谈到景区的物价,绝大多数的游客都觉得贵,而为什么这么贵,有人觉得是商家太贪了,而真相恐怕还真没这么简单。
最近,有博主发视频称,杭州灵隐寺门口中,有一间8.5平米的小卖部,年租金竟然高达260万元,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视频显示,小卖部名称为“灵隐冷泉素饼店”,它位于灵隐寺售券处进口旁边,可谓是占据了一个”风水宝地“,店前人流非常密集。
据博主介绍,该店铺是商家经过103轮竞拍租到的。
有网友质疑,一间8.5平米的小店,租金怎么可能如此之高,谁会当这个”冤大头?“
随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证实了这一消息,的确是2022年被该店铺承租,成交年租金200多万。
在公开的拍卖平台上能查询到,这个小卖部起拍价为111.8万元,经过88次延时,成交价为260.3万元。
竞价公告显示,该处房屋面积为8.5平米,税收要求为一年60万元。
由此可知,灵隐寺小卖部“天价”租金还真是确有其事。
事实上,如此大家对杭州有所关注,应该还记得前两年,就曾有一则类似的新闻引发过舆论关注。
2023年5月14日,杭州西湖一处4.5平方米商亭的租赁权被拍卖,一年的租金达到284万,折合下来日租金7780元。
同样在杭州景区,同样的不足10平米小店,租金同样的天价。
很多人都质疑,景区的物价为什么居高不下,原来问题并非出在商家身上,如此高的经营成本,难怪最终还是要消费者买单。
从表面看,一切都符合逻辑。
公开竞标、价高者得,流程上没有任何问题,就是一次很正常的商业市场行为。
这家小卖部之所以租出”天价“,就是因为它位于灵隐寺门口,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妥妥的”黄金旺铺“。
这样一来,竞拍者买到的不仅是一间8.5平米的小店,更多依靠的是灵隐寺带来的巨大人流量和附加的文化价值。
然而,就像人们所担心的那样,再高的文化价值,想要变现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变成商品。
这样一来,小卖部高昂的租金成本,势必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消费者用远超实际水平的价格,所获得的消费体验,自然很难对于景区有多少正向的反馈。
此外,这种竞拍的模式,也加剧了市场经营的两极分化。
实力雄厚的商家,能拿到更好的资源,而大量中小商户却只能在天价租金面前望洋兴叹。
同时,由于其优势地位,导致“店大欺客”的概率大大增加。
如此一来,势必会对消费者的选择带来限制。
长期一来,国内景区消费高似乎已经成了默认的规则,可这真的合理吗?
对于旅游者来说,去景区看的是历史、人文、山川美景,然而一些景区的高物价,却让体验感大打折扣。
此前,曾有外国游客吐槽,一瓶普遍售价2块钱的矿泉水在西湖景区卖6块钱太贵了。
当地市监局的回应是,矿泉水价格不属于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的范畴,是由市场调节的,他们也不能硬性地去定价。
照这么说,只要“明码标价”,商家想卖多少钱都行?
而据一些网友介绍,国外很多景区并非如此,商品定价还是比较亲民的。
杭州灵隐寺“天价小卖部”引发的讨论,其实不仅仅是经济利益的考量,也是对于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市场相结合的一个拷问。
市场经济下,固然应该尊重市场规律,可也不太过于商业,还是要守住历史和人文的底线。
对于那些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来说,它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财富,当地借此搞经济开发没有错,但也要保有“底线”思维。
黄果树瀑布曾被曝光,游客买了30元门票,想拍照还要再花45元给景区内负责摄影的商家。
桂林旅游被曝乱象多多,网上吐槽门票贵、黄牛多、拍照额外收钱、坐竹筏要小费、对女游客讲荤段子等等。
曾经的曾经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已经被网友改为“桂林山水宰天下”。
至于一瓶水卖6块钱的现象,在各大景区更是司空见惯,好像景区物价高反倒成了理所应当的事。
此外,旅游团变强制购物团的乱象也是屡禁不止。
这种思维无疑是有问题的,商业与文化应该有所平衡,才能让灵隐寺等历史传统文化,在保留文化氛围的同时,也能促进市场活力,在惠及当地民生的同时,也让消费者感觉到“物有所值”。
信息来源:
1.北京青年报:景区回应灵隐寺小卖部年租金260万:公开招标,年税收要求60万【2025年05月05日 12:30 】
2.澎湃新闻:从基础设施“十年如一日”到“山水宰天下”:桂林旅游怎么了?
点赞、关注、转发、在看都是鼓励,喜欢点个关注吧
封面·配图 / 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降降降!央行重磅发布
下一篇:上市公司借力海外并购重塑市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