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 教学反思
创始人
2025-08-17 19:31:22

《推敲》 教学反思

《推敲》教学反思

课文是关于“推敲”一词来历的典故。故事讲的是唐朝著名诗

人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地冲撞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问促读,自主诵读。

在简单的复习导入课题之后,我便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1)贾岛去(),不巧(),贾岛()写下了()这首诗。

(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3)结果他冲撞了(),和()商量了起来。(4)韩愈认为还是用()好,理由是:一、();二、()。

这样让学生自主诵读故事,在整体感知故事的基础上,仔细研读故事内容。

二、抓住关键语句,品读感悟

学习第2自然段时,我紧紧抓住“拜访”一词。让学生通过朗读下面的两句话,抓住“找了好久”、“才摸到”、“沉睡”等词,感悟贾岛对李凝的尊重之情以及诚意,同时感悟出两人的友谊非同一般。再请学生联系《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学生能感受到它们是相通的.。

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了贾岛为了诗中的一个字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我让学生根据“想起、觉得、不够妥帖、或许、更恰当些”等词语来体会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通过比较句子、看图想词语来感受贾岛斟酌文字时如痴如醉的样子。

三、创设情境,以演促悟,注重口语训练。

学习贾岛专心推敲诗句一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圈出表现贾岛认真推敲的句子,认真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接着指名一大胆的男生进行即兴表演,让其他学生担任长安街百姓的角色。

四、深入浅出,渗透知识点

文章有一个知识点是关于“反衬”手法的运用。韩愈认为用“敲”好的第二个理由是“用‘敲’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我问学生为什么用“敲”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生心中有数,但说不出来。我便问学生:“文中还有这样的用法吗?”学生立即饶有兴趣地思索起来,然后集体讨论出:1.“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而“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2.韩愈出场,“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而“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斟酌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3.韩愈见贾岛冲撞自己的仪仗队质问他,后来知道原因后,也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我见学生已经理解“反衬”的用法,时机也成熟,便

相机点拨:“古人很讲究字韵,“推”(tuī)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ɑo”,当然后者读起来要响亮些。月夜的“宁静”是无声的,而“敲”字读得响亮,用有声衬托无声,这叫反衬,更显环境的安静。

五、拓展延伸,学会推敲

我把课后第4题的练习适时地穿插到课堂中,从推敲文中的词语入手,教给学生推敲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以致用。学完课文,我还尝试让学生推敲王安石的“绿”字之妙。让学生比较“绿”与“到”、“过”、“入”等词,从而感觉到“绿”字写出了春风吹后江南水乡那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节课中,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的开心,学的灵活,相信这样的教学情景也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格林童话故事全集书 格林童话故事全集书  格林童话很精彩,它告诉了我们很多道理,我要好好地学习它每一则故事隐含着深刻的人...
小数点大闹数王国童话故事 小数点大闹数王国童话故事  数学世界里有个赫赫有名的整数王国。整数王国的疆域无边无垠,臣民无穷无尽。...
骡子的寓言故事 关于骡子的寓言故事(精选6篇)  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文案吧,文案...
杯弓蛇影寓言成语故事 杯弓蛇影寓言成语故事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
冰心的故事 有关冰心的故事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