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四群”教育工作民情日记
2012年1月12日 星期四 晴
今天,我计划到兴街镇三光村委会看看,主要是看看村里的变化,听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诉求,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一大早,我们就奔着目的地兴街镇三光村委会出发了。
三光村委会地处兴街镇政府驻地东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从镇上到村委会为弹石路,交通方便,下辖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12人,其中农业人口2783人。全村总耕地面积有3397亩,其中旱地3102亩,水田295亩,人均有粮838公斤,2011年人均纯收入3614元。年平均气温16.90摄氏度,年降水量1480.5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油桐、漆树、核桃等农作物及经济林木。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近年来,在国家各种惠农利农政策的扶持下,加之我县大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种植养殖业、蔬菜、经济林果等农业产业,人民收入显著提高,群众生活得到明显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但是由于持续三年干旱,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农民增收面临严峻的挑战。
10点多钟,我们来到村支书李友装家,向李友装了解三光村委会的具体情况,村里的好多村民也闻讯赶来,与我们亲切交谈,谈变化、谈发展,气氛十分融洽。在交心谈心中,我了解到当前制约三光村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抗灾害能力弱。全村旱地多、水田少,水利设施建设跟不上,农业抗灾害能力弱;全村群众饮用水基本靠自来水供给,但小水窖、蓄水池等灌溉蓄水设施建设较少。二是农业产业结构单一,规模小,农业科技推广和运用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全村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结构较为单一,遇到自然灾害容易造成严重损失;养殖业主要以养猪、鸡、羊等品种为主,养殖方式以农户散养和放养为主,养殖生长周期长、数量少、规模小、利润低
针对以上实际,我提出了几条发展建议:一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大农田水利建设。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鼓励和支持小水窖建设,推广喷灌、滴灌、大棚种植等节水农业种植。二是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对于交通方便、土地相对平整的村寨,在种植传统粮食作物的基础上,可以因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蔬菜、水果、烤烟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同时大力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应该鼓励和支持规模养殖,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合理调整养殖品种和数量。三是加强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打造高素质农业从业者。要进一步提高对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的投入,对农民进行文化培训和扫盲,帮助他们提高文化,重点要进行科技培训和职业培训,帮助农民实行科学种田,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农增收致富。四是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有组织地引导贫困地区农民外出打工。加强对农村闲置土地的管理和使用,可以通过转包、承包、合作社等方式解决土地闲置问题。通过互助合作、技能培训、推广农业生产机械化等方法解决外出务工农户农业生产劳动力缺乏问题。五是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对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帮扶和资助,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素质。扩大职业教育、技能教育的办学规模并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做好独生子女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农村子女受教育水平。
上一篇: 泡黄豆子的小学生连续观察日记
下一篇: 心中有座城,住着未亡人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