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铃响马帮来的散文随笔
创始人
2025-08-02 15:02:57

山间铃响马帮来的散文随笔

  沙漠里跋涉的人离不开骆驼,大山深处居住的人们,在没有公路的年月自然离不开马帮。山里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全靠骡马驮运。马帮如大海里的船。

  山区交通不便,乡与乡之间,有的要翻山越岭,步行两三天。最初县、乡领导开始把羊肠小路改成能骡马驮运的驿道,然后要求各生产队都要组建一支由七、八匹骡马组成的马帮,这样物资供应上又先进了一步。

  一个乡三十来个生产队,九龙全县,十八个乡,就有五百多支马帮,五千来匹骡马,在全县各乡的山间,老远就能听到由骡马的梆铃、串铃合奏的铃声。如一曲古老的民谣。尽管单调,却让人振奋,让人愉悦。因为听见山间铃响就知道货运到了。山里有时路垮塌,有时要十来八天才通路,货运不来。听到驮铃声,就会高兴。特别是看见马帮驮着放电影的机嚣来了,晚上跑七八公里的山路去看电影。那时候觉得,马帮总会带来喜讯。从心里喜欢赶马的人。背后,大家都称“驮脚娃”。当面大家都很尊重地叫“叔叔、爷爷”,大家心知肚明,那赶马人出入县乡之间,如得罪了,要带一个什么小东西,就不方便了。

  赶马人是最爱自己的骡马的,总是把骡马养得膘肥体壮,打扮得漂漂亮亮。特别是那带头骡,笼头上佩着脸罩,眉心镶嵌着一个小圆镜。颈项下吊一个大梆铃,再加串铃,佩戴三个大红缨。看起来威风凛凛。铃声大,头骡这样装饰,主要目的是在悬崖和路窄的地方,提醒对方,对方早作淮备,在路宽的地方歇着,等待通过。

  我对马帮是有特殊感情的,那时,我十二岁,在县城读初中,每逢开学、和放假,父母亲就联系好赶马人,随马帮到学校或回家。乡下到县城四天步行可到,如果跟随马帮,就要走七八天,半天行,半天要让骡马吃草,虽然慢一点,吃睡都不愁,路上只要嘴甜、勤快,赶马人自然喜欢。一歇下来,帮撑帐篷,端水、找柴。早上帮找放在山林里的马匹,随着铃声就会找到骡马。赶马人很喜欢我。三年,六学期,算起来,走了十二次吧!

  赶马人,幽默、风趣。帐篷外一堆篝火,帐篷内很暖和。吃过夜饭,几个赶马人开始摆“龙门阵”,摆的多数是笑话。我想,这是赶马人离家,常年在野外,寻找的自我调节的乐趣。现在,这些赶马人,一个个都离开了人间。真的想念他们。

  他们是七十年代,为山区的运输作出过贡献的人,一年四季在野外风餐露宿,日晒雨淋,他们一个个渐渐老去,可以说,他们把一生贡献给了运输事业。

  随着时光的流逝,高原山区通了公路。骡马卖给了个人,马帮解散了。驮铃声消失了。有了公路,渐渐每家每户都有了大小不一的车。喇叭声代替了驮铃声。这些交通工具又胜过了骡马,交通运输是一个质的飞跃。

  山间铃响马帮来。是那个年月山里最美的声音,在记忆中不会磨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高一抒情散文:听雨轩 高一抒情散文:听雨轩  落花本意东逝水,泪流满面听雨轩。春江夜月曾几何?春风吹拂箫寂寞。纵古横今千奇...
暗淡的七夕无奈的相思散文 暗淡的七夕无奈的相思散文800字  七夕的黄昏,我来了,拄着拐杖,蹒跚地来了,来到那座古老的月牙般的...
想念打瓜散文 想念打瓜散文  在瓜类家族中,我最喜欢的是打瓜。你陶渊明独爱菊,苏东坡钟情于竹似的。只不过有点附庸风...
夫妻的散文 夫妻的散文(通用34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应该都对散文很熟悉吧?散文是抒发作文真情实感,...
初为人父散文 初为人父散文  确切地知道妻子怀孕的消息,我一夜没有合眼,想了许多的事,不曾记得了,唯独觉得成了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