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中原成语故事
创始人
2025-07-07 00:01:23

问鼎中原成语故事

  问鼎中原是一个汉语成语,比喻企图夺取天下。用来比喻有私心,想占据所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问鼎中原成语故事,供各位阅读。

  问鼎中原成语故事:

  春秋末期,西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地位下降,各诸侯王之间争霸不断。位于南方地区的楚国,经过长期的改革和战争,逐渐强大起来。后来,楚国攻打北方的少数民族,为了显示楚国的.兵威,楚庄王在洛邑的郊外举行一次大检阅。

  这一来,可把那个挂名的周天子吓坏了。他派一个大臣王孙满到郊外去慰劳楚军。

  楚庄王和王孙满交谈的时候,楚庄王问起周王宫里藏着的九鼎大小轻重怎么样。九鼎是象征周王室权威的礼器。楚庄王问起九鼎,就是表示他有夺取周天子权力的野心。

  王孙满回答说:“统治天下在于道德,不在于鼎。天子德行美善光明,鼎虽然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乱,鼎虽然大,也是轻的。今天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减了,可天命还没有改变。九鼎的轻重,是不能问的。”楚庄王自己知道当时还没有灭掉周朝的条件,也就带兵回国了。

  从此以后,人们就用“问鼎中原”来比喻人有篡权谋逆的野心。

  问鼎中原成语知识点:

  [读音]

  wèn dǐng zhōng yuán

  [释义]

  鼎:一种青铜器,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后来成为了国家权力的象征;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语出]

  《左传·王孙满对楚子》:“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正音]

  鼎:读作“dng”。

  [辨形]

  鼎:不能写作“目”。

  [近义]

  逐鹿中原、问鼎轻重、野心勃勃、群雄逐鹿。

  [用法]

  形容某个人野心很大。一般作谓语。

  [例句]

  春秋战国时期,多少诸侯王野心勃勃,纷纷实行变法改革,企图问鼎中原。

  成语解释:

  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

  成语出处:

  出自《左传》,鲁宣公三年(公元前六零七年),楚子(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今河南省洛阳市),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昬德,鼎迁于商,载祀(祀,年也)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音邪)昬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音致)止。成王定鼎于郏鄏(今洛阳市),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高考作文真题「整合」(精选3... 高考作文真题「整合」 篇一标题:高考改革与学生压力高考是一个决定学生未来的重要考试,对于每一个学生来...
2020高考范文全国卷(精彩... 2020高考范文全国卷 篇一: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变革和创...
高考高分作文【精选6篇】 高考高分作文 篇一我眼中的高考高考是每个学子的重要关卡,它不仅决定了我们的未来,更是对我们多年努力的...
高考记叙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高考记叙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篇一高考是每个学生都经历的一场重要考试,而记叙文是高考作文中常见的一种文...
高考VS考研:难度孰高孰低?... 高考VS考研:难度孰高孰低? 篇一高考是每一个中国学生必经的一道门槛,而考研则是选择继续深造的一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