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赠汪伦古诗赏析
创始人
2025-07-05 07:16:03

李白赠汪伦古诗赏析

  《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李白赠汪伦古诗赏析,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赠汪伦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赏析

  此诗是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诗的两句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 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种夸张的就近取喻,表面看来似乎是信手拈来的,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作比,就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了,令人感到形象可感,增加了诗的亲切感。另外,李白还很善于把握受赠者的'审美心理和艺术趣味。汪伦是一个普通的村民,赠给他的诗,李白就采用了通俗易懂、清新活泼而富于民歌色彩的语言。宋代杨齐贤在《李太白文集》注中介绍说:到宋时,汪伦的子孙还珍重地保存着这首赠诗。由此可知此诗价值之一斑了。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巴菲特的名人故事 巴菲特的名人故事  与巴菲特吃一顿饭要多少钱?中国人赵丹阳愿意出211万美元,并于 2009年6月2...
孝亲尊师小故事   教师节,同学们会为老师送出自己的一份心意。 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孝亲尊师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
普通话考试朗读范文   【2015普通话考试朗读范文篇一】  记忆深刻的故事  在我的脑海中,记忆最深刻的故事要数《向日...
关于争做文明教师演讲稿   关于争做文明教师演讲稿篇一:  大家下午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文明儒雅的教师》.你曾经遭...
小故事大道理精选 喜欢读《小故事大道理》这套书。书中有黄金啊!让我收获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诚实守信、亲情友情、理想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