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常用翻译方法
创始人
2025-07-03 07:32:28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

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文言文的常用翻译方法,欢迎大家的阅读。

  1.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比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将军和都尉都是官名,照录不翻译。

  2.删:

  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比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这里的“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该删去。《狼》:“肉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里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意,应该删去。

  3.补:

  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比如《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翻译时在“如盘盂”前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小”。

  4.换:

  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如《观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这里的“岁”应换成“年”。

  5.调:

  翻译时,有些句子(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可以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6.选:

  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经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如《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里的“顾”是一个多义词,有多种解释:回头看、看、探问、拜访、顾惜、顾念、考虑,在本句中用“拜访”最为恰当。

  7.译:

  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如《核舟记》:“石青糁之。”这里的“糁”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时必须译出。

  8.意:

  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白,应用意译。如《鸿门宴》:“秋毫不敢有所近。”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9.缩:

  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以将其凝缩。

  10.扩:

  一是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词或多音词,二是对一些言简意丰的句子,翻译时,要扩展其内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文言文的常用翻译方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赠外(壬寅)》 《赠外(壬寅)》 文太青妻 明代 文太青妻 林端绿雪,木际红霞。诗香思酒,笔藻梦花。 《赠外...
《华清宫》 《华清宫》 李商隐 唐代 李商隐 朝元阁迥羽衣新,首按昭阳第一人。当日不来高处舞,可能天下有...
《乐府诗》 《乐府诗》 曹叡 魏晋 曹叡 昼作不辍手。猛烛继望舒。 《乐府诗》曹叡 拼音读音参考 yu...
《次韵和观文王尚书谢余寄示新... 《次韵和观文王尚书谢余寄示新诗》 宋庠 宋代 宋庠 久免台阶重,频迁郡守优。朱轮真冒宠,白发...
《南歌子》 《南歌子》 欧阳修 宋代 欧阳修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