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翻译赏析
创始人
2025-07-02 11:00:58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翻译赏析

  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浏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1

  原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难着 一作: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查看全文...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这一年,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西安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查看全文...

  鉴赏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杜甫在《渼陂行》诗中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此诗就处处都体现出一个“奇”字。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查看全文...

  作者介绍

  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2

  北风卷地白草折2,胡天3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4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5,狐裘不暖锦衾薄6。

  将军角弓不得控7,都护铁衣冷难着8。

  瀚海阑干百丈冰9,愁云黪淡10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11,胡琴琵琶与羌笛12。

  纷纷暮雪下辕门13,风掣红旗冻不翻14。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15天山路。

  山回路转16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判官:官名,隋时始置。唐制,特派担任临时职务的大臣可自选中级官员奏请充任判官,以佐理事务,身份是僚属。武判官:名不详。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岑参第二次出塞,任封常清的判官,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而写下此诗。

  2白草:西北高原的一种牧草,秋天变白,非常坚韧,但经霜后变脆,故能断折。白草折:显出风势猛烈。

  3胡天:这里指西北地区。

  4梨花:春天开放,花为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盛开一样。

  5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诗是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

  6狐裘:狐皮袍子。锦衾(qīn):锦缎做的大被。锦衾薄:锦缎大被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

  7一作“雕弓”。不得控:因为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

  8都护:都护府是汉、唐等时代中原王朝为防卫边境与统治周边民族而设置的军事机关。汉代在西域设有西域都护府,三国魏、西晋设有西域长史府,唐代设有六都护府,都护府长官称为都护,此处泛指镇守边镇的'长官。铁衣:铠甲。着:穿着。难着:一作“犹着”。

  9瀚海:沙漠。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这句诗是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

  10黪淡:昏暗无光。

  11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军队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饮:动词,宴饮。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

  12胡琴、琵琶、羌笛: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少数民族的乐器。这句诗是说在饮酒时奏起了各种西域乐曲。

  13辕门:军营的大门。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这里指将帅衙署的外门。

  14掣(chè):拉,扯。风掣: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此句谓红旗被雨雪打湿,冻结僵硬,虽有风吹而不能飘扬。

  15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铺满。

  16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赏析:

  唐朝前期,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在边疆军队中一共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开篇的“北风卷地白草折”,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惟妙惟肖地写出塞外苦寒,以及诗人的惊喜心情。“忽如一夜春风来”,不仅写出了“胡天”的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达出了诗人见到塞外大雪的惊喜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浪漫色彩,把边地寒冬比作南国春景,可谓妙手回春。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勾画出瑰奇壮丽的边塞雪景。诗人紧接着从帐内写到帐外,通过人的切肤感受——“狐裘不暖锦衾薄”、“都护铁衣冷难着”写天之奇寒。这就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送别的特定环境——如此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必将是无比艰辛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笔墨不多,却表现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席,载歌载舞,开怀畅饮,欢送武判官归京。武判官远行的脚印,很快就被纷飞的大雪掩埋了,只留下怅惘中的诗人,伫立在奇丽多变的雪景中,心中涌起万千思绪。这首诗以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描绘了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战友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在狱咏蝉》 《在狱咏蝉》 骆宾王 唐代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现代 毛泽东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
《观棋》 《观棋》 陆游 宋代 陆游 一枰翻覆战枯棋,庆吊相寻喜复悲。失马翁言良可信,牧猪奴戏未妨为。...
《诗二首》 《诗二首》 陈辅 宋代 陈辅 山悲秦凿迷徙浦,柳怨隋奢失故宫。六代兴亡明舍火,五州松竹渡瓯风...
《清夜吟》 《清夜吟》 左国玑 明代 左国玑 清夜沉沉漏将换,东方月高银河淡。美人调筝促金雁,清歌一曲行...